Park Life
楚天都市·佳园3-1-1601 刘长风
发布时间:2014-12-28 15:55:00
因为出发点和角度不一样,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常存在分歧;到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这两代人,分歧就更大了,为孩子怄气甚至闹矛盾的事不胜枚举。和其他家庭一样,我们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存在分歧,所幸极少出现不和谐的现象。我认为,理解和宽容,是两代人和谐相处的法宝。
儿子表现优异,希望得到的奖励往往是玩具。因为家里玩具很多,爷爷奶奶不赞成我再给他买。我的想法则不一样。儿子很喜欢捣鼓玩具,拆了装、装了拆,将玩具变出很多花样,一个百变魔尺,他可以变出手雷、手枪、话筒等十多种形态。我认为,玩具让他更有想象力,能锻炼他的动手能力。
爷爷奶奶的主张,是从节约的角度出发的,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,这品德会让他受益一生;我的主张则是从培养孩子能力的角度出发的,是为了鼓励孩子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力,这同样能让孩子终生受益。
两代人,一件事,观念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极为正常。所谓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在我们家,两代人相互理解并包容着这些差异。
拿儿子捡掉在桌上的饭粒吃来说,一辈子务农的爷爷奶奶无比赞赏,认为勤俭节约是千金难买的好习惯。我自然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,但并不赞成这种做法。我没有责怪老人,而是就事论事地告诉他们,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了,掉到桌上的饭不卫生,吃了可能会让孩子生病。
在许多家庭,两代人在“捡不捡桌上的饭吃”这类问题上存在争议。在我看来,许多观念其实并不矛盾,只是角度问题。
大人观念的差异,最易让孩子不知所从。因此,处理争议问题时,除了大人之间相互沟通外,还要向孩子讲明道理。
前不久,儿子要写了一篇读《“糟透了”与“棒极了”》的读后感。文章说的是一个叫巴迪的孩子写了一首诗,巴迪的母亲从“首创”的角度鼓励他,认为“棒极了”;父亲以创作的质量来衡量,认为“糟透了”。若干年后,巴迪终于明白了父母评价不一致的原因:母亲希望赞扬能鼓舞他,父亲希望贬低能刺激他。虽然评价不一样,但都凝聚了父母对他的爱。
在读后感中,儿子讲到了我们家两代人对他买玩具的不同态度。正如巴迪所悟一样,儿子也懂得了分歧背后的共通点——因为我们都爱他。